本网讯 金秋十月,湖师再迎理论盛会。10月17至19日,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十届理事会2025年度常务理事会暨《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题研讨会在我校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主办,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1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教学与研究》和《当代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的专家、学生共百余人齐聚一堂,共襄学术盛宴。
10月18日上午,会议在万达嘉华酒店三楼黄石厅开幕。湖北师范大学校长雷儒金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罗永宽教授,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旭教授分别致辞。开幕式由湖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胡艳军教授主持。
雷儒金首先代表湖北师范大学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黄石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实验田”。他表示,学校正处于申博创优关键阶段,更需借力先进思想、拓展学术视野。学校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与学科特色,把《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的系统研究与黄石高质量发展实践紧密结合,为资源型城市“焕新”贡献学理支撑与决策参考,也恳请各位专家传经送宝,以多学科交叉碰撞激发灵感,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强劲动力。
罗永宽表示,一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百年演进史,就是一部不断自我超越、不断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的“活历史”,其蓬勃生命力令人震撼。本次研讨会汇聚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思想碰撞与学术交叉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平台。我们要在对话中找灵感、在融通中寻突破,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与时代跃迁的强劲引擎,携手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推向新的更高台阶。
张旭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的发展历程,希望青年师生踊跃参与学会交流。他指出,《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聚焦经济思想,是党中央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再提炼,本次会议应以此为契机碰撞智慧、取得新收获。
开幕式后,全体与会代表在酒店一楼外广场合影。
随后举行了主旨报告环节,此环节由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祖华主持,张旭教授进行主旨报告。
张旭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当前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首要任务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体系化推向学理化。他提出要深入传统经济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大框架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写出真正中国化时代化的政治经济学。
随后大会展开了两个阶段的主旨发言。第一阶段,由林祖华教授主持。张衔、丁晓钦、贾利军、常庆欣、于金富5位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主旨分享。
学会常务理事、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张衔教授发表了题为《新质生产力研究中的一些思考》的主旨演讲。他强调,研究新质生产力应回归马克思的视角,并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在当前经济发展格局下的重要地位与独特内涵。
学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晓钦教授以《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为题发表了讲话,深入解读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指导意义,分析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多个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对未来中国经济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持续指引下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路径进行了前瞻性展望。
学会副会长、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贾利军教授发表了主旨演讲,题目为《数字经济时代脱实向虚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他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日益凸显的脱实向虚现象,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和建议,旨在引导数字经济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庆欣教授发表主旨演讲,题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体系化发展》。他指出体系化研究应追求贯穿思维—过程—结果的“唯一科学体系”,厘清经济思想与其他子体系的内在同一性。他系统梳理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脉络与内在逻辑,彰显其对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引。
学会常务理事、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于金富教授以《以生产方式变革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他强调,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通过多元所有制、员工持股和现代治理把企业放出“鸟笼”翱翔,实现技术与制度双轮驱动,让新质生产力加速起飞。
主旨发言第二阶段,由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楠主持。杨虎涛、刘文波、李帮喜、王朝科、王勇、张杨、谭振义、田超伟7位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杨虎涛教授在主旨演讲中以《2025诺贝尔经济学奖解读》为题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技术创新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他强调要摆脱创新困境,阐述产生体系工业革命的关键在于“命题知识”和“规训知识”之间建立紧密体系。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文波教授主旨演讲的题目是《行胜于言 法大于权<民营经济促进法>的价值意蕴和精神解读》。他解读了《民营经济促进法》的三大突破——“两个毫不动摇”入法、法治护航民企、直击发展痛点,呼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关注政策变化,探路未来。
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李帮喜长聘副教授发表了题为《新旧动能转换与高质量发展:理论阐释、基本逻辑与实践路径》的主旨演讲。他强调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纲,紧扣“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科创内需、重塑适配生产关系,完善双循环,从战略、思想、政策、制度四维路径驱动高质量发展。
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朝科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若干重要命题》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他提出研究现代化问题必须建立一个基准即参照关系,强调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领导阶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前提。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条道路会在全球的现代化星图上,持续闪耀出越来越清晰而持久的中国坐标。
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勇教授发表了主旨演讲,题为《准确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他从三个主要阶段阐述习近平经济思想不断总结、完善的过程,将习近平经济思想概括为以新发展理论为重要遵循,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核心目标,以打造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为基本框架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学会理事、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杨副教授以《日本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探索》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以日本学者通过《资本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探索为切入点,介绍了日本学界对资本主义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结论。
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谭振义教授以《战略叠加优势视域下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及对策——以黄石为例》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他结合黄石实践,剖析资源型城市“战略叠加优势”的转化路径。详细解说了如何将工业旅游的优势转化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提出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生态修复等具体对策,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与实践思路。
学会理事、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田超伟发表了题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创新贡献》的主旨演讲,从生产力内涵、要素、地位、作用及发展动力等方面展开,探讨“新质生产力”在基层的生成逻辑与政策需求,指出其扎根基层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澎湃动能。
最后,常务理事会、青年学者与期刊交流会在万达嘉华酒店花湖厅和黄石厅同期举行,为2026年学会年会工作筹备以及新一年的学会发展谋划布局,同时也为青年学者开展热烈深入的学术交流提供了机会与平台。
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议程紧凑、成果丰硕,既有对《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的系统研读,也有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前沿问题的深度碰撞;既聚焦中国经验,又放眼世界潮流,充分彰显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学术担当与使命自觉。
与会学者一致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建构,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迎接未来的会议,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