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 盛夏的大冶湖畔,一场融合自然观察与科技实践的科普盛宴正在上演。近日,在湖北师范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小小工程师科技志愿服务团队与湖北省大冶湖学校联合开办的科普夏令营活动中,孩子们以彩纸为舟、以树叶为帆,在《夏天的池塘》生态拼贴、《纸杯花篮》工程改造、《树叶插画》植物拓印等特色课程里,将生态环保与科学探究深度融合,在指尖创意中解锁自然密码。
彩纸拼贴生态课堂:解锁池塘食物链密码
“我的池塘里有青蛙、小鱼和荷花!”学生们举着用彩纸拼贴的《夏天的池塘》作品欢呼道。绿色荷叶与粉色荷花错落分布,青蛙蹲坐其间,金鱼穿梭于花瓣之下,团队成员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主题,引导孩子们用彩纸裁剪生物轮廓,通过贴画布局理解食物链关系。
“大家看,青蛙吃蚊子,鱼吃藻类,这样池塘才会干净。”队员许思彤引导孩子们对比手工模型与真实生态的关联,孩子们发现,当模型中增加水草数量后,“小鱼”的“存活率”显著提升,直观理解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纸杯变形工程学:废品变身创意花篮
学生们将纸杯底部剪成花瓣状,用杯沿缠绕成提手,纸杯侧面还贴着用彩笔画出的彩色蝴蝶。在《纸杯花篮》课程中,孩子们通过折叠、裁剪、组装,探索纸杯的无限奥秘,在实践课上见证“废品变资源”的全过程。“原来环保可以这么有趣!”学生们的感叹道出了课程设计的深意。
叶脉拓印植物学:自然素材零污染创作
“这是乌桕叶,叶脉是网状;这是银杏叶,叶脉是扇形。”学生们将采集的树叶排列成蝴蝶、花束等形状,创作出《大冶湖的翅膀》等作品。更令人感动的是,所有作品未使用胶水或颜料,仅靠树叶本身的形态与色彩完成,真正实现“零污染创作”。
艺术创作不必依赖昂贵材料,自然本身就是最丰富的素材库。一张彩纸,能够拼贴出池塘的奥秘;一个纸杯,能够演绎工程结构的智慧;一片树叶,可以承载植物学的奥秘。在此次科普夏令营里,孩子们用双手触摸科学,用创新守护生态,这或许就是教育的真谛。团队成员用实际行动践行“让科技有温度,让自然可触摸”的教育真谛。(通讯员 叶芸娇)
原文链接:https://news.hubeidaily.net/pc/c_426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