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0月12日上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分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与闽南师范大学校长张龙海教授受邀参加我校外国语学院举办的“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和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六个一”行动方案系列学术活动。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雷儒金出席并致欢迎辞,国际交流合作处负责人、外国语学院领导班子、各系部负责人、研究生导师、青年教师及学生代表共同参与。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敏主持。
雷儒金代表学校向两位教育部教指委专家致以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及外国语学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当前我校正处于“争博点、强特色、创一流、促转型”的重要阶段,两位国内外语领域的顶级权威专家的莅临指导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外语学科正面临深刻变革与创新发展,既需要放眼全球,研究如何借助先进的教材与教法,夯实人才培养的根基;也需要立足国情,思考如何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专门人才。他勉励师生认真聆听,积极汲取前沿智慧,促进自身发展。
随后,雷儒金为程晓堂教授、张龙海教授颁发了指导专家证书。
程晓堂教授以“中外英语教材对比研究——选题建议与研究方法”为题,围绕中外英语教材概念界定、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展开系统阐述。他结合大量真实教材案例,系统剖析了中外英语教材的发展脉络与多维差异,从选题切入到方法构建,为在座师生提供了具有前瞻性与操作性的研究路径。他指出,开展中外英语教材对比研究,有利于了解世界范围内英语教材发展趋势,更新英语教材编写的理念、技术,拓展英语教材编写思路,编写出更加优秀的英语教材。
张龙海教授以“从《红星照耀中国》看国际传播专门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为题,深刻阐释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学科育人路径的创新之道。他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的外语人才培养体系:在语言根基维度,着力夯实学生“有话能说”的语言能力、“有话可说”的知识储备和“有话会说”的话术素养;在实践能力层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解决“有话好说”问题;在价值塑造领域,积极践行五育融合理念,筑牢“有话敢说”的底气担当。张教授强调,该体系旨在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力推动我们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专门人才。
在互动环节,外国语学院张义芬博士、高旭阳教授及林会霞老师分别就国内外英语专业教材对比、教材研究的体系编码及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新媒体对国际传播的影响力等话题与专家进行了交流。
最后,刘敏作总结发言。她指出,两位教授的讲座均秉持国际视野,坚守文化互融互鉴的理念,为外语学科教学和研究搭建了跨文化交流桥梁。程晓堂教授为教材研究提供了国际视角与方法指导,张龙海教授则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提出了系统路径。她表示,学院将充分吸收讲座智慧,持续推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